
走进《传家宝》栏目
近日,亚太地区工艺美术大师赵锡祥带领两名徒弟走进了央视《传家宝》栏目,并在现场演示了花边技艺,其中一位就是赵老师的得意门生、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萧山花边”代表性传承人王丽华。
绣娘王丽华
一根棉线,一条丝线,一粒珠子,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。也许在普通人看来,这是一件非常之难事,而在王丽华的眼里,无他,唯手熟尔,熟能生巧,一针、一线、一世界、一人生。

上央视的推介作品
来到王丽华的工作室,这里陈列着她和小伙伴们的心血与成果,几十幅获奖作品囊括其中。在王丽华的眼里,这些花边和珠绣作品,每一件都是宝贝,每一件都倾注了作者的情感,不光是时间的累积,更是情怀的释放。
一点一线间不仅是艺术,更是生命,是刻在骨子里的热爱。今年41岁的王丽华,和花边的缘分打小就开始了。她出生在花边世家,家里长辈都是拿绣花针的,她已是第四代传人。因为从小帮妈妈穿针打下手,耳濡目染,渐渐对挑花边产生了兴趣。

萧山花边
记忆里,妈妈总是要赶着把花边交给“放花”的人,换取一家老小的家用。王丽华10岁那年开始,暑假里除了做作业,就是给人挑花边,童年的零花钱甚至学费,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她挑花边的收入。
就这样,从给人挑花边,到拥有一流的花边技艺,王丽华凭借的是一股匠心精神。不忘初心,坚守自我。在她的身上,能看到的是几代人对一种工艺的守护与追求。
一件完整的花边作品,从设计开始,用线描把图稿表现出来,再挑绣、卸花边,然后进行整烫熨平、包装检验、整理瑕疵,历经漫长的过程。这些步骤和流程,王丽华重复了千千万万次,而每一次凝聚的都是那份专注。

囊括奖项

花边作品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》

代表作《荷韵》
2012年起,王丽华师从赵锡祥,潜心钻研萧山花边的设计和制作。5年过去了,王丽华坦言这些岁月的沉淀让她去除了一丝浮躁,失去了一份孤独,但却收获了一种快乐。
怀着一颗质朴的匠人心,王丽华不仅传承花边之美,更是创新、融合了刺绣的工艺,创新出珠绣,获赞无数。她还大胆尝试人物作品,被各大博物馆收藏。

珠绣作品
而在艺术的世界里,越是深入钻研,越感觉到自己的不足。猛然抬头,谦卑的她沉下心来,到中国美院进修了两年,找苏绣最好的老师学70多种针法等等,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,也渐渐积攒起厚重的底蕴。
如今的她,尝试着用针线画国画、写书法,把花边和珠绣演绎得淋漓尽致。空闲时分,还用画油画来陶冶情操,并坚持做花边、珠绣公益教学。她的团队长期招募“护花使者”,传承花边和珠绣。

徒弟杨燕群的珠绣作品

花边与刺绣
花边与珠绣
“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。”说到未来,王丽华一脸坚定,能看到更多的是她对花边和珠绣的不舍。相信在她的努力下,一个五彩缤纷的花边梦一定会得以实现。
如今,眼前这个淡然的女子,已然是游刃有余地穿梭在针法的世界和线条的海洋,让人羡慕不已。她说:“只要你喜欢,便可倾囊相授。”
|